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穿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
發表時間:2023-04-14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黨的二十大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大會的理論成果十分豐富,深入學習領會好、全面貫徹落實好大會精神是今后一個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政治任務。

  用協調發展思維完整準確認識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明確為黨的中心任務。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堅持“兩個結合”而創造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其重要特色。

  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在漫長的人類文明進程中,有什么樣的物質文明就有什么樣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提供了前提和基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倉廩實而知禮節”。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有其自身獨特的發展規律,精神文明作為社會意識的最主要表現形式,也具有相對獨立性。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經濟衰敗、社會基礎遭到破壞,在思想文化領域卻出現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精神文化大爆發,“百家爭鳴”為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推動了當時社會的長期發展進步。同時,精神文明并不是物質文明的衍生品,精神文明對物質文明具有反作用,它的健康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推力,主要體現在,符合社會歷史發展潮流大勢的精神文明對物質文明提供強大精神動力、重要智力支持、有力思想保證,這些作用的發揮被人類文明演進的歷程所驗證。因此,“物質至上”是我們反對的,“唯意志論”也是我們反對的。只有堅持辯證法,準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辯證關系,才能使物質和精神成為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輔相成、協調推進。基于這樣的深刻認識,“兩個文明一起抓”“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兩個文明協調發展”被我們反復強調。

  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了深入的認識和實踐探索,從1964年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到今天的“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國家發展戰略重點的漸進式調整、優化、完善。要把握歷史發展脈絡、把握精神文明建設規律、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任務,持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夯實精神文明建設的物質基礎,更要堅持協調發展的理念,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物質保障、機制保障,動員全社會的能動性和積極性,用更大力氣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不竭精神動力。

  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指導精神文明建設實踐

  黨的二十大在闡述我們黨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時強調,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要做到“六個必須堅持”,這是在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推動黨的各項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要遵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概莫能外。一要堅持人民至上,踐行根本宗旨。以鮮明的人民性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把為民理念貫穿到我們工作的全過程,做好深入細致的群眾宣傳動員,廣泛吸引社會各界參與到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來,依靠群眾、服務群眾、教育群眾。善于從基層實踐和人民群眾中挖掘工作經驗,激發主人翁精神,使精神文明建設擁有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二要堅持自信自立,保持政治定力。要通過不斷深化學習實踐來改造思想,深刻領會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發生的全面、深刻、根本性變化,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在精神文明建設領域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高舉思想旗幟,把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好、把人民群眾宣傳教育好、把文明風尚引領好。三要堅持守正創新,激發生機活力。要把改革創新作為精神文明建設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省委的工作安排和基層的具體情況、群眾的思想實際緊密結合,探索推動工作的實招、新招,讓精神文明建設創意十足、新風撲面。要突出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用改革創新的要求在機制保障、陣地拓展、示范引領、品牌打造、發動群眾等方面不斷進行創造性的實踐。四要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工作實效。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有機結合,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重要載體,著力打造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推動解決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看病就學、養老托幼、交通出行、社會治安等領域突出問題,讓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發生在身邊的改變,切實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要堅持系統觀念,始終服務大局。克服把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孤立、與業務工作相割裂的認識和做法,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視野去整體謀劃、系統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把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生態環保等重點工作融入精神文明建設,發揮文明委成員單位、各地區各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六要堅持胸懷天下,把握工作大勢。推進全世界的文明進步,造福全人類的福祉,是世界各國的終極追求,和平發展、共同富裕、和諧共生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加宏闊的視野審視精神文明建設,準確把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使命任務、內在規律,汲取世界各國優秀文明成果,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源頭活水。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精神文明沃土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大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體現了我們黨對長期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積淀而成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具體體現,這些重要思想、倫理價值、精神品格、哲學意蘊推動了社會進步、延續了華夏文明。現階段,我們在精神生活領域的建設實踐,也印證了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內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耦合。這種高度耦合,一是體現在基本內容和精神內核方面,如傳統文化中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思想與當今倡導的“愛國”“民主”“公平”相銜接,傳統道德規范中的“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思想與當今倡導的“敬業”“誠信”“友善”相銜接等;二是體現在主要形式和方法效用上,如用傳統文化中的書法、繪畫、戲曲、音樂等藝術形式展示和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公益廣告、文藝作品等形式進行傳播,在人民群眾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思想共鳴,在傳統文化潤物無聲的熏陶中進行價值指引。

  當前,精神文明建設領域還面臨許多挑戰,我們要以強烈的文化自覺不斷汲取傳統思想文化和價值規范中的有益部分,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弘揚共筑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為根本任務,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為主要形式,以民族團結進步、工人先鋒號、青年文明號、綠色家庭、五星級文明戶等特色創建活動為補充,發揮各類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動城鄉基層廣泛形成你追我趕共建精神家園、人民群眾見賢思齊提升道德水準、全社會崇德向善提高文明程度的生動局面。(張繼瑜/青海省委宣傳部文明辦主任)

責任編輯:梁 海燕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