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安豐鎮始終把文明鎮創建工作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持續發力拓載體、促融合、強內涵,地域文化與文明風尚同步提升,活力指數和幸福溫度相得益彰。
安豐鎮紅安村文化大禮堂。
全域創建,新型城鎮建設特色彰顯
安豐鎮黨委、政府圍繞“強富美高新安豐”發展目標,把文明村鎮創建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持續發力拓載體、促融合、強內涵。不斷放大紅色紅安、鹽韻下灶、洋洼鄉土文化等典型示范效應,為百姓創造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不斷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今年安豐鎮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30萬元的有7個村,超100萬元的有5個村。豐西村等創成綠色生態大米高效農業基地、九橋村建成百畝瓜菜技術攻關區、東光村發展中藥材生產……全鎮18個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覆蓋,農家書屋全覆蓋,幸福小廣場全覆蓋,參創文明村鎮率100%、創成率100%,省級文明村1個,鹽城市級文明村4個,鎮創成全國文明鎮和蘇北首家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安豐古街建成全國首座以弘揚凡人善舉為主旋律的“善行館”。
文明旅游,村鎮環境做靚做特
依托古鎮4A級景區,高品位建設古街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街區,安豐鎮將串場河沿線建成“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文興”的生態景觀帶,讓水鄉風情與田園風光相映成趣,成功躋身首批省級生態文明示范鎮。安豐古街匯聚了安豐的歷史人文、民俗風物、特色小吃、建筑風貌等旅游元素,鮑氏大樓、吳氏家祠、戈湘嵐故居、安豐鹽課司等13個公益展館、私家珍藏館各具特色,40余家老字號百年老店、特色商鋪相繼入駐,以“打卡一路安豐”為主線,將人文廉政寓于古鎮街區、村居旅游,努力使理論飛燕之旅、文博時空之旅、藝術文創之旅、公益科普之旅、健康馬拉松之旅更加精彩紛呈。年接待游客超120萬人次,相繼獲評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鹽城市特色夜市街區等榮譽稱號。
安豐古街始于唐初,興盛于明清,繁榮時擁有九壩十三巷七十二半廟千家店鋪,所產“和鹽”走俏江南,成為“淮南中十場”之名場,“七里石板街”名揚天下。
全員助力,鄉風民風扎實推進
大力弘揚“崇文尚德·創新爭先”新時期安豐精神,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如時代新風吹拂千年古鎮。“自編快板講黨史”“線上線下學黨史”“田間地頭講黨史”等理論宣講活動特色鮮明,紅安村自編快板《歌頌烈士楊高富》、廣場舞《小康時光》、快板《“十四五”更輝煌》等文藝演出活動亮點紛呈。2021年,全鎮先后組織開展文明實踐活動400多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定期評選“最美安豐人”和“最美新安豐人”,建成全國首座以弘揚凡人善舉為主旋律的“善行館”,展呈全鎮近百名各級好人,在引導人們崇善、行善、揚善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從80年如一日義務保潔的百歲老人,到見義勇為施救落水者……“安豐好人”現象正成為引領社會文明進步的風尚和強大力量。
全線推動,鄉村治理展現文明風貌
安豐鎮傳承先賢王艮《淮揚鄉約》,訂立《安豐新鄉約》,通過“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安豐最心安”品牌內涵。充分發揮“土專家”“田秀才”“農博士”特長優勢,調動老黨員和退伍軍人積極性,廣泛開展“銀發宣講”“街巷講堂”,讓鄉音傳黨音、黨音入民心。專門聘請有威望、有經驗、有才能、有特長、有人緣、有熱情的村民擔任各村(居)社情民意信息員、治安防范巡邏員、安全隱患排查員、矛盾糾紛調解員,分析問題隱患、集中協商議事、協調化解矛盾……實現“矛盾不過宿,糾紛不出村”。
千年古鎮,鹽韻安豐。安豐這座江蘇沿海現代化工商業城市群、沿海城鎮軸上的重鎮,先后創成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鎮、中國特色小鎮、全國文明鎮、國家生態鎮、國家衛生鎮、全國美麗宜居小鎮、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八張國字號名片。民安物豐,文明滿懷,如今,幸福感、獲得感已駐進安豐百姓的心底、臉上。(圖文供稿:江蘇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