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關閉
品讀宣言 | 不斷增強黨的群眾組織力
發表時間:2021-11-09來源:中國文明網

  百年滄海桑田,百年偉大跨越。近期,“宣言”評論重磅文章《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在廣大網友中引發熱烈反響、形成強烈共鳴。中國文明網推出系列專題導讀,與大家一起品學“宣言”評論,更好讀懂“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重要的歷史結論和寶貴的成功經驗。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組織嚴密就會力量倍增,體系健全方能行動有力。

  江西永新縣三灣村,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但這卻是黨史軍史上影響深遠的一個紅色地標。1927年,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這里,領導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創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黨的組織開始向基層向前線扎根,真正開始發揮戰斗堡壘的作用,紅軍戰斗力大大增強,由此鍛造出一支嶄新的人民軍隊。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一個人活著要有心臟,黨支部就是連隊的心臟,把連隊黨支部建好,讓連隊的心臟堅強地跳動起來,才能使黨的血液流貫我們這支部隊的全身。

  時光行進到今天,在抗擊世所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斗爭中,從城市到鄉鎮、從社區到村寨,從機關到學校,從寫字樓到工廠,廣大基層黨組織堅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組織和帶領群眾打了一場與時間賽跑、同疫情抗爭的人民戰爭。“小喇叭”“大喇叭”響遍街頭巷尾、千家萬戶,喊出了疫情防控的“最強音”,打通了抗擊疫情的“最后一公里”,凝聚了戰勝災難的強大正能量。

  “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把千百萬勞動群眾組織起來,這是革命最有利的條件”“工人階級的力量在于組織。不組織群眾,無產階級就一事無成”……這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精辟論斷,深刻闡述了一個政黨群眾組織力的極端重要性。一百年來,我們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了由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共同構成的組織體系,正是靠著這個強大的組織體系,把黨員組織起來,把群眾發動起來,徹底改變了過去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五卅運動中,中國共產黨開始從秘密的小政黨向無產階級群眾性的大黨迅速發展,黨員從1925年初不足1000人,發展到年底1萬人,不少原來沒有黨組織的地方建立了黨組織。圖為五卅運動爆發時上海總工會的游行隊伍。新華社圖片

  這個體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是一張覆蓋廣泛的組織網絡。這張網聯結著各級政府機構、各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聯結著14億多人民,把全國人民凝聚成了一個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新的征程上,隨著黨的組織體系建設更加健全、更加完善,這張網絡必將深深嵌入各類社會基層組織,讓黨的工作有效覆蓋社會各類群體,切實做到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的工作,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的組織,哪里有黨的組織哪里就有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召開,首次將黨的基本組織由“組”改為“支部”,規定“凡有黨員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個支部”,中共四大也由此成為中國共產黨支部建設的起點。圖為今年5月31日,觀眾在中共四大紀念館參觀四大代表的介紹。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這個體系各司其職、反應敏捷,是一套有序高效的運行機制。黨中央就是大腦中樞,黨的地方組織和黨組就是軀干四肢,黨的基層組織就是神經末梢,黨員就是細胞,全黨“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變化,無有留難”。新的征程上,隨著組織架構的不斷改革完善,必將更好地順應時代要求,掌握和用好組織群眾的規律,創新網絡群眾工作機制,有效組織群眾,使黨的群眾組織力真正落實到國家治理現代化實踐的方方面面。

  這個體系尊重首創精神、激發創造活力,展現的是一種生機勃勃的獨特優勢。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組織群眾、動員群眾的工作方法,獲得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新的征程上,只要我們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凝聚群眾、行動上服務群眾,不斷增強群眾組織力,就能夠把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責任編輯:梁 海燕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