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明,男,1973年11月生;茍冬云,女,1974年10月生。二人系夫妻關系,均為陜西省寶雞市鳳縣留鳳關林場職工。自1993年參加工作至今,夫妻二人舍家為林,與大山為伴,堅守留鳳關林場榆林鋪管護站29年,寒來暑往,巡山、播綠、護林,為保護秦嶺森林資源、守護秦嶺生態安全奉獻青春。張彥明曾被評為全國“最美護林員”;夫妻倆先后被評為“陜西省最美生態衛士”“陜西好人”等稱號。
無私奉獻守護青山
夫妻二人所在的榆林鋪管護區有2881公頃,全部處于陜西紫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管護區內分布著紅豆杉、連香樹、水青樹、華山松等樹種,還有林麝、黃喉貂、黑熊、野豬等野生動物。這么大的區域,夫妻倆全部巡護一次需要5到6天時間。幾年來,夫妻二人風雨無阻,林區里的山路通向哪兒、溪流流向哪兒、有哪些動植物資源等等,夫妻倆都了然于胸。
巡護的路,常常是夫妻同行。“管護區山大溝深路難走,為了安全,護林員在巡山時都是要求兩三個人同行,在山里有時候會碰到黑熊、野豬等野獸出沒,我會擔心,還不如跟著他一起巡護,至少路上有個伴。”茍冬云笑著說。夏季是蛇蟲經常出沒的時節,“袖口褲腿都扎緊,天再熱都不能解開。”張彥明說,即便全副武裝,總也免不了被野蜂蟄一下,或者被蟲子咬一下,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巡護路線大部分是崎嶇的林間小路,要靠雙腳一步一步走過去,遇到陡坡和大石頭,不僅需要手腳并用往上爬,還得預防著腳下打滑,爬坡溜坎趟水是常事。2019年9月,張彥明到林區里為紅外相機更換電池和采集卡,踩著搭石過河的時候,不慎摔傷,造成尾椎骨骨折,醫生叮囑他要臥床休息3個月,想到管護站里人手少,任務重,張彥明僅僅休息了3周就返回了工作崗位。妻子茍冬云想起丈夫骨折的事,至今還心疼不已。
夫妻同心勇于擔當
夫妻二人腳踏實地,經歷了鳳縣林業從伐木生產到生態管護的轉型,他們的角色也從指導生產的施工員,變成了守護綠水青山的護林員。他們把對青山的愛深深烙在了心里,把對山、水、林、草的情融入到每天的巡護工作中。
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5月是森林防火期,為了讓更多群眾認識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張彥明夫婦在巡護時挨家挨戶上門開展防火宣傳。這些年來,榆林鋪管護區從未發生過森林火災和其他林政案件。
長期扎根在林區森林,也意味著他們夫妻無法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談到家庭時,他們說:“我們把守護的這片森林也當做自己的家,每一個生物都是我們的朋友,真的非常感謝父母孩子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讓秦嶺常綠、河水常清、野生動物長存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奮斗的目標。”(責編:黃舒雅 江攀)